logo
如何让“产品为王”不成为一句口号
浏览量
【摘要】:
汽车后市场经历过风风雨雨的沉淀,渠道(place)慢慢成为独立的第三方力量,越来越不可控;伴着市场发展的成熟,暴利再难持续,价格(price)成为产品的结果;传播(promotion),更因为新媒体的出现,而使传统媒体的套路几乎全面失效。麦卡锡教授的4p只剩下产品(product)可控了!
2012年至今,后市场产品鲜有质上的飞跃,而产品的强势回归,必将为企业的管理模式带来新的模型,产品的爆发式创新成为可能。
让我们拨开市场的迷雾,回归营销的原点:商品(包括物质的产品和服务)是以产品本身为消费者提供服务的,一切营销的手段及方法,都只是提供了一个让商品到达消费者的渠道,而商品本身,才是消费者最初的希望。以汽车电子类产品为例一起来唠叨唠叨,以供有心之人参考。
产品就是战略
看看那些风云企业的CEO们,哪个不是在亲自抓产品?
乔布斯从创办苹果之始,就在亲自抓产品,亲自举办产品发布会。比尔·盖茨就是编程起家的,辞掉CEO后,还在兼任CTO。中国的IT精英们,多数是搞技术出身,关注点也在产品,这些企业的崛起,不是营销的成功,而是产品的成功。这些风云企业的CEO们,多数没有经过MBA或者中欧班的训练,但他们与经过训练的人最大的不同是:他们既懂消费者,又知道如何把产品制造出来。反观小众类汽车电子市场,从DVD导航、电子狗、行驶记录、360全影泊车等等,哪一块市场的兴起不是以产品引导的?
我们再看看那些日薄西山的企业,又有多少CEO在关注产品?这些企业的CEO们又有多少有技术背景?当营销专业、财务专业、战略专业背景的人占据了CEO的位置,所谓的“关注消费者”只能是一厢情愿,因为以产品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还是以营销手段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决定了是真营销还是伪营销。
佛山某企业的倒闭再次证明不重视产品的结局。某知名车联网企业更是用轰炸式的宣传让行业家喻户晓,可一而再、再而三的产品质量问题只能一批又一批的经销商望而退步的同时,欠下巨额的货款而举步艰难。
在同质化竞争的今天,产品必将成为企业的战略,而不是靠总经理带队召一个产品经理组成一个小组就可以搞定的事。而是应建立起以产品导向的组织架构,用体系来将产品定义为公司发展未来长期的战略。以总经理为首的全员致力于生产优质产品,使之日臻完善,并努力迎合市场需要。
是否真正摆到战略的层面也不是挂在嘴上的,而是以先否定体制的大刀阔斧的变革开始。
谁来抓产品
2008、2009年一个用雅阁车载导航产品创造后市场神话的年代,正是以老板余杰亲自带队、以技术引导企业成功发展的经典案例。而重出江湖后的余杰又以道镜产品再次为汽车电子行业上了一堂活生生的课。汽车电子行业,老板在抓战略、抓行业资源。在产品转型期,什么是最重要的战略呢?又有哪个企业把产品当作最重要的战略呢?
传统企业研发部门的地位普遍不好——创业之初,老板可能不得不抓产品,一旦规模做大,只要不出问题,甚至想不起来抓产品。
1.老板要亲自抓产品,这是新兴企业的共同特点。史玉柱说,老板关注什么,资源就向这个领域集中。老板抓什么,这个就是企业的战略。抓产品就是抓消费者,抓产品就是抓营销,而且是抓营销的前半段。抓好了产品,就能大大减少营销的投入。抓产品就是抓所有工作的源头。
2.企业要养“技术疯子”。企业需要修复性的产品研发,更需要颠覆性的产品研发。产品研发要讲规矩,更需要打破规矩的“疯子”。产品研发不仅需要“想得到”,更需要“想不到”。
3.产品开发的灵魂人物是“技术与社会学”双栖人员。技术人员苦于消费者需要什么,市场人员苦于不知道技术能做成什么。消费者的需求,确实很容易在“更快的马车”的思考方向。那么,怎么发现消费者“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需求呢?这就需要既懂技术,又懂市场的人。乔布斯虽然不是技术专家,但他能洞悉消费者的需要,并不断向技术人员提出“不可能”的任务,从而带动苹果的创新。
上一篇:
汽车维修忽悠排行榜 你被忽悠了吗?
详解私车年检新政的“四大误区”
下一篇: